【買藥膏攻略】
〈複方消炎藥膏全攻略〉
說到常見的外用藥膏,除了俗稱「止痛藥膏」的消炎止痛藥膏外,用來紓緩痛症,還有一種俗稱「消炎藥膏」的複方藥膏,用來紓緩炎症。
問題是,這些消炎藥膏,大多採用複方的設計,所謂「複方」,顧名思義,是指藥膏裡面蘊含兩種或以上的藥用成分,不難想像,多一種成分,便多一種用途,自然便多一種功效,所以,一般而言,擁有較大的覆蓋性,能夠同時治療多種適應症。
離一離題,在行文用字上,說到這些外用藥膏,很多人大多會用「味」「料」這兩個量詞,形容裡面藥用成分的數目,即單味、雙味、三味,或者單料、雙料、三料,如此類推,實際上,除此之外,其實,還有一個看來較格格不入的量詞,便是「叉」,即雙叉、三叉,很少聽的到,很難聽的懂,對吧?但是,不要問藥罐子為什麼,說真的,藥罐子真的不知道。
話說回來,關於這些複方消炎藥膏,可以說是五花八門,甚至可以說是「雨後春筍」,多不勝數,但是,真的要說的話,裡面的成分,萬變不離其宗,來來去去,不是這個,便是那個。所以,市面上,牌子雖多,成分不繁。
那麼,實際上,這些消炎藥膏,裡面的葫蘆,到底賣什麼藥呢?
一般而言,裡面的成分,主要離不開以下四類:
一、類固醇(Steroid),例如Betamethasone、Clobetasol、Fluocinolone、Triamcinolone
類固醇,作用原理,在能夠穩定微血管的通透性,減少滲出液的流出,達到消紅、消腫的效果;穩定炎性細胞(Inflammatory Cells)的細胞膜,減少釋放組織胺(Histamine),同時抑制白血球的偽足運動(Pseudopodial Movement),減少白血球的聚集,達到消炎的效果;干擾過敏物質的合成、儲存與釋放,達到抗敏的效果。
簡單說,類固醇可以抑制體內的免疫系統出現過敏、炎症反應,塗抹在患處的時候,能夠減少患處出現紅、腫、熱、痕的現象,從而能夠紓緩發紅、腫脹、發熱、痕癢這些炎症症狀。
在使用上,外用類固醇,根據藥性的強弱、劑量的大小,分門別類,各自有不同的適應症,但是,總的來說,一般而言,主要適用於治療一些跟皮膚相關的炎症,例如接觸性皮炎(Contact Dermatitis)、脂溢性皮炎(Seborrhoeic Dermatitis)、異位性濕疹(Atopic Dermatitis)、斑塊狀牛皮癬(Psoriasis Enplaques)。
在副作用上,不難理解,塗抹類固醇的時候,可能會削弱身體的免疫力、抵抗力,患處便會容易受到細菌、真菌的侵入,誘發感染,從而可能會增加患處出現二次感染的機會。所以,外用類固醇,一般不建議塗抹在傷口上,減少患處出現後續的細菌、真菌感染的機會。
誠然,話是這樣說,無錯。問題是,舉凡所有跟免疫系統失調相關的炎症,大多會出現過敏反應,過敏的其中一個主要症狀,便是痕癢。所以,有時候,如果患處真的過度痕癢而抓破皮膚、造成傷口的話,怎麼辦?
在調配上,其中一個方法,便是搭配其他藥用成分,取長補短,彌補這個缺口,目的在減少患處出現後續感染的風險。
這些藥,到底是什麼?
不難想像,針對細菌、真菌感染,答案當然是……
二、抗生素(Antibiotics),例如Bacitracin、Fusidic Acid、Gentamicin、Mupirocin、Neomycin、Polymyxin B
這類抗生素,根據不同的抗菌譜(Antibacterial Spectrum),各自有不同的用途,很難一概而論。但是,綜觀而言,大多是一些廣譜抗生素(Broad-spectrum Antibiotics),主要針對一些較常依附在皮膚、黏膜表面的菌種,例如革蘭氏陽性菌(Gram Positive Bacteria),殺滅細菌,減少患處出現二次感染的機會,加速復原,促進患處的癒合。
這就是說,只要沒有細菌感染風險的話,例如沒有傷口、沒有膿皰,這時候,在一般的情況下,其實並不需要使用抗生素,否則只會得物無所用,還可能會增加出現抗藥性的風險,平白製造一個問題出來。
三、抗真菌藥(Antifungal Agent),例如Clioquinol、Clotrimazole、Miconazole、Nystatin、Tolnaftate
抗真菌藥,作用原理,或許,各有不同,但是,目標一致,就是殺滅真菌,減少患處出現潛在的後續真菌感染的機會。
四、抗組織胺(Antihistamine),例如Diphenhydramine
抗組織胺,作用原理,主要在透過與H1-受體(H1-receptor)的作用,抗衡組織胺,達到止痕、止癢的效果。
在用藥上,止痕是十分重要的一環。
因為相較其他症狀而言,例如紅、腫、熱,有時候,如果情況輕微的話,可能只會影響外觀,你不看,未必會察覺,你不說,未必會在意,所以,眼不見為淨,可能是一種消極的方法。但是,痕,你不會不知道。
同時,痕癢,基於本能反應,自然想抓癢,想抓癢,自然便可能會抓傷患處,弄破皮膚,形成傷口,從而大大增加患處出現二次感染的風險,情況便會惡化,不利患處癒合。
最後,補充一點:
用藥的大原則,就是「對症下藥」!簡單說,有怎麼樣的症狀,便塗抹怎麼樣的藥膏!有時候,多不代表好,好不一定多,中庸之道,自古皆然。
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,追蹤數超過2,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,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,...
「positive gram bacteria」的推薦目錄:
- 關於positive gram bacteria 在 小小藥罐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
- 關於positive gram bacteria 在 小小藥罐子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
- 關於positive gram bacteria 在 加護病房查房日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
- 關於positive gram bacteria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
- 關於positive gram bacteria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
- 關於positive gram bacteria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
- 關於positive gram bacteria 在 GRAM POSITIVE VS GRAM NEGATIVE BACTERIA - YouTube 的評價
positive gram bacteria 在 小小藥罐子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
【🕸️蜘蛛俠的弱點竟然是……】
〈嗄,蜘蛛俠隨時都可能需要用藥?〉
首先,看到這裡,對,你沒看錯,我沒寫錯,就算是蜘蛛俠這位擁有超人能力的超級英雄,還是可能會有用藥的時候。
那麼,這到底會是什麼藥呢?
唔……各位看倌,大家不妨設身處地,仔細想一想:
看,在衣著上,跟其他超級英雄一樣,蜘蛛俠同樣秉承美國的傳統,還是穿著一件緊身衣,從頭至腳,覆蓋著每寸肌膚,包裹著整個身體,目的在隱藏自己的真正身分,做一個蒙面英雄。
問題是,單是這件緊身衣,便已經可以帶來其中一個問題……
試想,在設計上,這件緊身衣,透不透氣、吸不吸汗,藥罐子倒是不知道;冬天保不保暖、夏天散不散熱,藥罐子更加不知道,但是,別忘記,不論是什麼布料,蜘蛛俠還是需要經常長期戴著這對手套,這樣子,戴著戴著,便會讓雙手形成一個密不透風的空間,汗水便會無法有效揮發、散熱,排不了汗、散不了熱,從而便會製造一個溫暖、潮濕的環境,刺激真菌大量繁殖,從而誘發真菌感染。
具體一點說,所謂的「真菌」,主要是皮真菌(Dermatophytes),一般分布在角質層(Stratum Corneum)。在溫暖、潮濕的環境裡,例如夏天,便會提供一個溫床,刺激這些皮真菌大量繁殖,分泌角蛋白酶(Keratinase)、外毒素(Exotoxin),破壞表皮的角質層,從而產生脫皮、皸裂、鱗屑的現象,同時誘發皮膚出現紅斑的現象。
在醫學上,這種真菌感染,一般會稱為「癬」。正確一點說,在這個例子裡,應該是「手癬」。在坊間,在一般人裡,這便是俗稱的「蜘蛛手」……不,不,不,更正,應該是「香港手」。
當然,如果是腳的話,這便是大家經常掛在嘴邊的「香港腳」,實際上,任誰都知道,不論何時何地,不管是細菌,還是真菌,總是無處不在,所以,不管是手癬,還是腳癬,癬,是沒有地區性的,這就是說,不管是香港手,還是香港腳,未必只會在香港發生。對,就算是遠在美國的蜘蛛俠,還是可能會出現這個問題。
在用藥上,常用的抗真菌藥,主要有以下三類:
一、Terbinafine
Terbinafine,作用原理,主要在抑制鯊烯環氧酶(Squalene Epoxidase)的活性,從而抑制真菌體內一種稱為「麥角固醇(Ergosterol)」的原料,構成真菌細胞膜,抑制真菌細胞膜的形成,從而破壞真菌的細胞膜,促進真菌體內出現滲漏的現象,導致真菌死亡,達到殺滅真菌的效果。
在用法上,一般建議,每天使用1至2次,連續使用一星期,作為一個療程。
二、Imidazole,例如Bifonazole、Clotrimazole、Econazole、Ketoconazole、Miconazole、Tioconazole
Imidazole,作用原理,除了在抑制麥角固醇的產生外,還在影響磷脂(Phospholipid)、三酸甘油脂(Triglycerides)的產生[1],從而破壞真菌的細胞膜,促進真菌體內出現滲漏的現象,導致真菌死亡,達到殺滅真菌的效果。
在抗菌上,Imidazole,還有一個優點,便是同時能夠殺滅細菌,主要是革蘭氏陽性菌(Gram Positive Bacteria),所以,還可以減少患處出現二次感染的機會。
在用法上,一般建議,每天使用2至3次,除了Ketoconazole,建議使用一星期[2]外,一般建議,連續使用至少一個月,作為一個療程,從而達到最理想的效果。
三、Tolnaftate
Tolnaftate,作用原理,一般相信,在抑制菌絲(Hyphae)裡鯊烯環氧酶的活性,干擾菌絲的滋生,達到殺滅真菌的效果。
在用法上,一般建議,每天使用2次,連續使用至少6個星期,作為一個療程。
在劑型上,綜觀這些抗真菌藥,常用的外用劑型,主要是油膏(Ointment)、軟膏(Cream)、凝膠(Gel)、噴劑(Spray)、粉劑(Powder)五種。
一般而言,粉劑擁有類似爽身粉的功能,可以吸附水分,讓患處保持乾爽,減少患處出現浸軟(Maceration)的現象,從而抑制真菌的繁殖、傳播,輔助治療的效果,除此之外,粉劑還可以灑在這對手套裡,殺滅殘留在手套裡的真菌,減低雙手再度受到真菌感染的機會,減少患處出現復發的機會。
在用法上,一般建議,在使用前,首先清洗、擦乾雙手,保持患處清潔、乾爽,目的在促進藥物能夠滲進患處,加強殺滅真菌的效果。而且,連同患處周圍,看來沒有受到感染的地方,一併使用,目的在殺滅殘留的真菌,減少出現潛在的後續真菌感染的機會。
還有,一般建議,就算患處已經沒有出現明顯的症狀,例如痕癢,仍然需要繼續使用,直到完成相關的建議療程為止,目的在希望能夠真正殺滅所有真菌,斬草除根,根絕病原,減少患處出現復發的機會。
在副作用上,相較而言,如果是外用的話,這些抗真菌藥,十分安全,一般而言,問題應該不大……
所以,在治療上,一般而言,只要塗一支抗真菌藥膏的話,便可以解決這個問題。
這就是說,身為蜘蛛俠,除了需要準備蜘蛛絲(不然的話,蜘蛛弄不出蜘蛛絲,如何成功說服別人自己是蜘蛛俠呢?),爬一爬牆,還可能需要隨身攜帶一支抗真菌藥膏,偶爾拿出來塗一塗,消一消毒,殺一殺菌。
唯一的問題是……
唉呀!差點兒忘記說,藥罐子就是不知道這些藥會不會對蜘蛛構成毒性……糟糕了!糟糕了!這樣子,藥罐子會不會害死蜘蛛俠?😱😱😱
positive gram bacteria 在 加護病房查房日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
加護病房查房日誌20170220
最近有同學在問sepsis,那我們就來複習一下吧。這個課程會分個幾天上喔。
首先,Sepsis是一種因感染而導致的發炎反應。比較常見的菌種是Gram positive bacteria。可能是某個器官的感染或是菌血症,甚至導致多重器官衰竭和死亡。
2016年the 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and European Society of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(SCCM/EISCM)有對sepsis and septic shock有新的定義:
1. 敗血症(Sepsis)定義為因感染造成的宿主反應,導致致死性的器官衰竭。現在器官衰竭則由sequential (sepsis-related)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(SOFA) score超過兩分以上定義。原本的The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(SIRS) criteria 已經不再使用。SOFA score的算法可以看此網址: http://clincalc.com/IcuMortality/SOFA.aspx
2. 敗血性休克(Septic shock)定義為有敗血症,且有循環,細胞和代謝性不正常,經過適當的fluid resuscitation後,還需要血管升壓劑才能達到平均動脈壓(a mean arterial pressure (MAP)) ≥65 mmHg和 a lactate >2 mmol/L (>18 mg/dL).而且此情況會比單獨有敗血症的死亡率來的高。
3. 敗血症的危險因子包括: 住在ICU,院內感染,菌血症,老年人,免疫抑制,之前曾經住院,尤其是因為感染住院,社區型肺炎。
4. 懷疑或確定敗血症的病人,通常會有低血壓,心跳變快,發燒和白血球增生的情況。在嚴重一點,可能有休克的徵兆,如皮膚冷汗發酣,器官失能,如: 寡尿,急性腎衰竭,心志受到影響。
5. 死亡率很高,但這幾年因為醫療的進步有下降的趨勢,約10-52 %,越嚴重死亡率越高,若病人燒不起來,嗜中性球低下,年齡大於40歲,有AIDS,肝衰竭等共病症,不適當的抗生素都有可能預後較差。
positive gram bacteria 在 GRAM POSITIVE VS GRAM NEGATIVE BACTERIA -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
Gram positive bacteria have a thick cell wall, which consists of up to around 30 layers of peptidoglycan. This cell wall surrounds a ... ... <看更多>